文/黃彥達
網路高度普及,幾乎每個人每天都會收到各式各樣的電子報,好友的轉寄郵件,以及永遠清除不完的垃圾廣告郵件。但是有些郵件就 是能別引起你的注意,你是否想過有一天也可以成為電子報的經營者?電子報對於個人的最大用途,就是人脈的維繫。每個職場工作者在工作多年後總會累積不少人 脈,但是要與數量龐大的人保持接觸其實相當困難,而電子報正可以用於解決這樣的問題。
電子報與轉寄郵件又有何不同?有些人經常把網路上朋 友轉來的文章又轉寄出去給其他朋友。如果您以為只要做到這樣就等於跟朋友保持接觸,那實在是大錯特錯。因為網路上的資訊已經過於氾濫,所以轉寄郵件經常被 收件人隨手扔到垃圾桶裡。因此,個人經營的電子報與轉寄郵件的最大區別,正在於個人識別系統的建立(PIS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System)
個人識別系統的要素
如果我們把自己當作一個商品來經營,你該如何行銷自己?傳統行銷學上面許多的學理,正可以應用在個人經營上面,幫自己創造更多的機會。而電子報將是行銷你自己的最佳工具。
首先是品牌定位。你夠了解自己嗎?你希望「你」這個商品呈現出什麼樣的風格調性?你能夠找出一句話來描述你自己嗎?(例如:「永遠的築夢者」)
接下去是內容的選定。什麼樣的電子報主題和內容符合你的品牌定位?這樣的內容是否有助於你目前的工作?而這樣的內容是否是你的目標族群所需要的?
有位朋友在某企業擔任人力資源部經理,平日工作上就收集許多與企管相關的文章。由於他將這些文章分門別類整理得十分完整,整理後每週分享朋友,沒想到口碑傳開後,訂戶數爆增到6000人之譜。
除 了內容設計外,電子報需要講究的是視覺設計。一份好的電子報必須反應品牌形象,也必須讓人感覺專業,這是與轉寄郵件的最大區別。坊間目前有不少工具可以輔 助製作電子報的圖形以及排版。此外,為了更增強你的個人識別度,可考慮申請一個個人網址。大部分的人以為要申請網址很麻煩,其實透過網路申請,約10分鐘 就可申請完畢,完全不需要任何文書往返作業。
你可以擁有一個專屬的網址以及發報信箱,只需要付少許的費用。從此這網址會變成你個人地永久識別,不會隨著工作變更而有任何變動。此外,網路上也有免費的網址可以申請,但識別度較差。
發送電子報的困難度
最 簡單的發送電子報工具,要算是微軟Outlook Express ,或者是內含在微軟Office的Outlook 軟體。此類軟體在小規模的通訊上面十分好用,但是當你的人脈累積到200 人以上時,就完全派不上用場了。此外,由於垃圾信嚴重,因此各大ISP 對於一次發送大量信件都會阻擋。例如規範一封信件的收信人不可以超過50人等等。如果你的訂戶眾多,必然相當困擾。
此時專門的工具就會派上用場了。此類工具的特色是可以在短時間內發送較多信件,甚至於可以進行排程與分類管理。透過正確的設定也可以迴避ISP 的擋信規範。
信件被退了怎麼辦?到底是ISP 擋信,還是對方公司的郵件主機出問題?還是這個地址不正確了(對方離職)?透過對於退信訊息的正確解讀(一般人並不容易看懂,只知道退信了),更有助於維繫人脈。
電子報用於個人事業經營
由 於網路拍賣的盛行,造成許多下班後在家裡做做小生意的上班族。如何利用電子報來跟成交客戶維持良好互動關係,以便促成「回頭客」是很重要的。電子報正是這 樣的好工具。但是電子報難道只能拿來作為維護人脈與維護客戶的工具嗎?其實不然。透過網路上為數眾多的免費電子報平台,還有機會幫你的生意找到新客戶。
例 如目前Yahoo!KIMO以及PC Home 和智邦生活館等入口網站,都有提供個人辦電子報的功能,你的電子報將公開給任何大眾訂閱,而不僅限於你認識的人。由於系統功能健全,訂閱和退訂都很自動 化,甚至可以挑選版型,可以省去管理和編輯等不少麻煩。但是相對的電子報也比較沒有個人風格,此外訂閱名單會保留在入口網站,電子報經營者無法拿到。
數位之牆的心路歷程
筆 者自營的電子報,六年來的訂戶人數已經達到11萬人。中間經過多次定位轉型以及品牌塑造過程,也由於發信量龐大必須不斷與ISP 擋信機制奮戰,以及更換主機等等。但也因此對工具的運用更加熟練。11萬電子報訂戶為筆者在工作上與個人的事業上帶來相當多機會,這些經驗相信可以提供職 場工作者參考。因為筆者從頭到尾都只有一個人在經營,只要懂方法,相信你也能夠愉快的經營。
- Jul 23 Mon 2007 00:33
透過電子報建立個人識別系統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