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加坡籍的美國哈佛大學醫學博士陳建民,他是腦神經學家,也是名醫,在哈佛大學念腦神經學與癌症預防,在牛津大學修衛生政策,考取了一個又一個高難度的學 位,目前是新加坡領袖研究大學的醫生科學家,寒暑假則在澳洲一所醫院從事研究工作,公餘,到世界各國轉動大愛,為弱勢團體募款。他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奧 呓鹋茪埣策動員,他總是憑著鋼鐵般的意志力,為公益挑戰生命極限,去(2005)年,他用70天時間在歐洲、亞洲、澳洲、非洲、美洲、南極洲、北極洲等七 大洲,完成10項超級馬拉松賽程,打破了四肢健全的英國人提姆羅傑斯(Tirm Rodgers),在1999年創下的99天內在七大洲,完成七項超級馬拉松的金氏紀錄。

最難能可貴的是,從1987年開始為各國弱勢團體募款活動迄今,已經募得一千四百多萬美金。他常常逢人就說:「我不為自己失去的感到悔恨,而是加倍利用自 己擁有的。我失去了一雙腳,但是,我還有手、還有腦。」由是,陳建民接納殘疾,解放心靈,活出尊嚴,挑戰極限,轉動大愛,扶持弱勢,激勵千千萬萬位生命搏 鬥的人,不愧為「輪椅名醫。陳建民(Dr. William Tan),男,1957年1月22日出生於新加坡,他兩歲那年發高燒,原以為是普通感冒,送院後發現是罹患小兒麻痺症,但已救治不及,造成終身殘疾,自此幾乎以醫院為家,到了10歲才邁出艱辛的第一步,在媽媽、姊姊輪流背送下,以極優異的成績,完成中小學學業,也以極優異的成績考進國立新加坡大學醫學院生命科學系,後來以榮獲全額獎學金完成美國哈佛大學腦神經學博士學位,其間曾知遇新加坡輪椅體育會創辦人亙西德警員(Wahid Baba)的賞識與指導,成為奧運殘障運動員金牌選手,不但為國爭光,而且挑戰各種極限,為各國弱勢團體募款,已累積籌募了一千四百多萬美元善款,為各國公認的「轉動大愛英雄」。

10歲才邁出艱辛的第一步

由於買不起枴杖和輪椅,陳建民有很長一段時間只能用爬代步,低劣的衛生條件,使他感染一身的皮膚病還有其他各種疾病。

醫生建議把建民送去紅十字會之家,但爸爸和媽媽卻覺得不管多苦都要把孩子帶在身邊。到了適學年齡,他們四處奔走爭取讓他進入正規學校,而不是殘疾兒童學校。”我母親認為我除了腳不能走,能力不比別的孩子差,所以堅持要我像正常人一樣上學。她相信,只有教育可以改變我的一生,讓我自立自強”。

好不容易申請到一家幼稚園,陳建民的不良於行卻成為同學作弄的對象。他們叫他難聽的名字,腦袋經常挨打。建民非常憤怒,但他沒哭,而是強忍眼淚,一把捉住打他的人的胳臂,狠狠咬一口。他說:「你看,從小我就個性倔強,懂得怎麼克服困難,雖然咬人是不對的,為此我付出”慘重”代價」。

陳建民被令退學,他哈哈大笑說:「你聽過才進幼稚園就被開除的人沒有,我就是,很好笑吧?」

輟學在家一年後父母替他報名上小學,同樣碰了很多釘子,最後才在實里基小學給他找到一個名額。那是新加坡最高的小學,樓高七層,還好有電梯。每天,陳建民由姊姊和媽媽輪流背著上學、放學。

有感父母為他爭取入學的辛苦,建民不敢再逞強,而是發憤讀書。學期結束,他成績全年級第一,由姊姊背著上台領獎,獎品是一本故事書《龜兔賽跑》。

建民漸漸長大,背著他來回跑越來越吃力,一直挺直腰桿生活的父母放下尊嚴,到福利部申請救援,給建民申請木柺杖和支撐雙腳的支架。就這樣,10歲的建民開始邁出他艱辛的第一步。

姊姊說:你也能像李光耀總理進萊佛士書院。

每天上學放學,陳建民都會經過院址在勿拉士峇沙路(Bras Basah Road)的萊佛士書院。有一次,姊姊對建民說:「你要努力用功,總有一天你也能跟我們的李光耀總理一樣,進入這間學校讀書。」

建民沒有讓姊姊失望,小學畢業,他以高分考進萊佛士書院,成績一直名列前矛,一路靠教育部和義安會館的獎學金,以及家教賺來的錢念完大學。畢業那天,陳建民的媽媽和姊姊都哭了,那是無比驕傲和欣慰的眼淚。

畢業後不久,陳建民說服母親讓他出國深造,考取腦神經博士學位,在紐西蘭的奧克蘭醫學院工作幾年後,又獲經費到美國著名的梅約醫學中心(Mayo Clinic)從事研究,接著又到澳洲學醫。

「小時候我病得很重,一直得到醫護人員細心照顧,從那時起,我就決定要當醫生」。

開學第一天,教授見到建民,覺得他是在浪費時間,也在糟蹋學位。

「我沒有因此而沮喪,教授把輪椅看得比我大,卻沒有看到坐在輪椅上的我,無法走路對我來說從來不是障礙,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從醫學院畢業那天,陳建民的教授向他祝賀,並向他致歉。

陳建民說:「從小我就知道自己與眾不同,但那只是生理上的侷限,在其他方面我其實跟常人無異。父母一直對我抱有很大的期待,雖然我不良於行,但他們從來不因此而寬待我,在家裡,我一樣要幫忙掃地、洗碗。現在回想起來,他們真是用心良苦」。

坐上輪椅新的節奏在耳邊響起

陳建民從來不為自己的殘疾感到自卑,但小時候上體育課,看到同學在球場上玩得好高興,他心裡總是若有所思、悶悶不樂。

17歲那年,他在報上讀到一則新聞,一名因公受傷而殘疾的前警員瓦西德發起推動新加坡第一個輪椅體育會(wheelchair sports),這讓陳建民好不興奮,他從家裡跑到花拉公園,一瘸一拐的走上跑道去見瓦西德。

瓦西德看著面前充滿熱情的年輕人,朝一輛空輪椅坐了個手勢,對陳建民說:「坐上去,試試看」

因家貧,陳建民一直買不起輪椅,這是他長這麼大首次有機會坐上輪椅。他吸一口氣慢慢推動輪子,在跑道上轉了一圈又一圈,一種新的節奏在他耳邊響起。「那是我人生另一個轉捩點,第一次,我體驗到什麼叫速度,能夠奔跑原來是這麼美妙的事情」。

之後,陳建民沒再回頭。在瓦西德指導下,他定期接受各種刻苦訓練,當上殘疾選手。1980年,他是第一個在輪椅上完成42.2公里馬拉松的選手。

他說:「我花了4小時才到終點,朋友都說我瘋了」。

接下來,是一連串挑戰,包括亞洲太平洋殘障運動會。他一次又一次得獎。

「我要不停的洗鍊自己,證明人的潛能,永不放棄是我堅持不懈的信念。以前我一天只能做50下伏地挺身,現在我能做450下,將來我可能作600下,一切其實掌握在你有沒有這種意志力。」

1987年開始,陳建民充分利用他的能力。他的第一項慈善活動,是在母校萊佛士書院的跑道上進行16小時馬拉松競賽,那次以後,陳建民接到許多類似的邀請,至今,他已為多個慈善機構募得逾1400萬元善款。

除了賽跑,陳建民也為募款進行各種各樣的超級馬拉松、划獨木舟、跳降落傘,還是過用繩子爬上14層高樓,膽識過人。

他說:「我的身體雖然被束縛在輪椅上,但我的精神超越輪椅」。

捐出七大洲馬拉松賽獎牌做慈善

陳建民的七大洲挑戰,賽程地點包括泰國、阿根廷、南非、荷蘭、紐西蘭、澳洲、加拿大、美國和南極,為了以最佳狀態參賽,陳醫師特地請了一年無薪假期,全力備戰。整個活動從2005年2月開始,5月結束,全程70天超過400公里,過程之艱辛,超乎外人想像,特別在南極的時候,地勢險峻、冰天雪地,跑起來不容易,更何況是坐在輪椅。在這70天裡,陳建民經歷千辛萬苦,身上傷痕累累,至今仍留下難以癒合的傷口。

陳建民表示,有好幾次他想放棄,但想到只要他能挺過去,就有一名癌症病患可以得到幫助,這給了他很大的力量。同時,他也一再提醒大家:愛要及時,愛要平常心,人性本善,人不需要因為本身殘疾才有一顆想幫助別人的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bm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