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真的沒有亂花錢,但每月的薪水幾乎都是剛好用完!
我也想省錢,但是每天叫我少喝一杯拿鐵,實在太委屈!
連養樂多都漲價,只有我的薪水沒有漲!

如果你符合其中一項,你就必須學習,這堂因應通貨膨脹而生的M型社會理財新技能。
漲!漲!再漲!全台物價漲聲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從麥當勞、星巴克、菠蘿麵包到計程車,通通在漲。
根據主計處統計,在二百七十個國人主要的花費項目中,從起床後要吃的早點,到祭拜用的金銀紙錢,總計一百九十八項產品已漲價。

通膨節節高升,你快變新窮人了嗎?

三‧○八%!你沒看錯,這是最新公布的九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年增率,它已經創下近兩年的單月新高。然而,這會是特例嗎?

超過三%的物價指數年增率,是什麼意思?

具體來說,這隻巨獸會大口啃食你的存款。你現在擁有的一百萬元現金,若什麼都不做,三十年後就只剩四十多萬元!這隻巨獸,也會重挫你的退休計畫。如果你計畫三十年後要退休,現在每月三萬元的生活品質,三十年後,你需要七萬三千元才能達到相同水準!

焦慮無濟於事,從現在起,你必須學習新的理財技能,才不會被打入M型社會的貧窮左端,成為「白領新窮人」。
美國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第一副總裁史督瓦(Jamie B. Stewart),在「日益重要的財金智慧教育」演講上點出關鍵:「一個人會賺錢,並不表示當薪水到他的手上時,他能有智慧的使用判斷。事實上,是當錢到了自己的手上,才開始財金智慧第一次最基本的測試。而大多數人的測試結果是不合格。」


開門第一課:看重一百元的威力在物價高漲的M型社會,每個人都知道,「要理財,先要有財可理」,也焦慮著,
如何去找出這筆「財」。但多數人想的都是,努力爭取加薪,或者投資股票賺一
筆,卻很少人在乎眼前的「一百元」。

100元可以來一個完美約會!2瓶礦泉水(18×2=36元) +1包巧克力( 25元)+ 1
顆文旦(39元)+ 秋高氣爽的仁愛路4段(免費)。光想怎麼用它,就創造了意
義。(作家王文華 )
(照片提供/商業周刊)

因為你懷疑:一百元有什麼用?但一百元,在有錢人眼中,有著巨大威力;窮人卻
反而看不起一百元。

如果你知道,每天省下一杯一百五十元的咖啡,或者少搭一趟計程車,三十年後,
你就能擁有一千萬元,這樣,你還會看不起一百元嗎?如果你每天省下一百五十
元,每個月固定投資基金五千元,只要年報酬率達一○%。這筆小錢,三十年後就
能讓你晉升千萬富翁之列。

「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不是原子彈,而是複利!」這是愛因斯坦的名言。因此,有
錢人連一塊錢都要管理,並且讓那一塊錢在未來賺更多的錢。


入門第二課:花一元要有三元的效益

週六午後,台北敦化南路上。年薪近千萬的遠東商銀個人金融事業群副總經理喻芝
蘭,她的先生是前台大校長孫震之子,她富有,但用錢理智得驚人。

下屬結婚要送花,日薪上萬元的她,會親自走到花店反覆琢磨,把玫瑰花之間的距
離放大,創造出一個比人還高的花座,讓五千元的預算,看起來像是上萬元手筆。
因為,這次要做的是「面子」。因此,要讓花出去的錢,盡所能的把面子做大。

一塊錢,要發揮三塊錢的效益。這樣精算,豈不麻煩?「不,這樣讓你能把資源放
在真的喜愛的地方,」省下來的錢,她可以用來買一張三千元的音樂會票,毫不心
疼。她深信一句話:「管理金錢,反而會增加你的自由。」
入門第三課:懂得儲蓄未來財

喻芝蘭自己有一套「三二一」法則,這套法則的重點是:不花掉未來的財富。她將
收入分成:三份現在,二份未來,一份自己。每個月,她先扣掉「未來」的兩等份
後,才開始支配其餘四等份,沒花完的就繼續移入「未來」的帳戶。所謂的「現在
三份」是指生活所需花費;「未來兩份」則是儲蓄將來所需,如退休基金;「自己
一份」是充實自己基金,買書與上課都包含在內。

「越年輕,越不能省,假如扣掉生活費後,真的沒剩多少,乾脆全拿去學東西,」
喻芝蘭就是靠自我充實基金,在當授信部門主管的時候,去上基金經理人研習班,
建立了廣大的顧問人脈群。當她任職遠傳時,上了購併相關課程,兩年後當遠傳購
併和信時派上用場。

「如果是把收入減掉支出,才去做儲蓄,你可能在花未來的錢而不自知。」中華民
國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秘書長陳琬惠說。


入門第四課:分清「想要」和「必要」

「你的錢,只需要花在帶得走的東西上!」全聯董事長林敏雄(穿西裝者)靠此信
念,創造了通路奇蹟。
(照片提供/商業周刊)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擁有五百二十億美元身價,卻不願意花錢買套昂貴
的西裝,不是他吝嗇,而是「穿在我身上看來很廉價,那就沒有價值,」他說:
「價格是你付出的,價值才是你得到的。」懂得區分它,不盲目被價格所引導,是
巴菲特成為全球第二大富豪的有錢基因。而這也是有錢人與窮人的差別:能否洞悉
自我的欲望。

所謂的「想要」是指:我想感覺好,讓別人仰慕。所以我買跑車或是名牌皮包。
「必要」則指,生存的必需品,如食物、居所、子女教育、退休養老金等。

當你區分出欲望的種類後,還要將自己的欲望排列出優先順序,才能照著順序聰明
花錢。但很多人連第一個步驟的區分都不會。


最後一堂課:養成管理金錢的習慣

珍惜一百元的力量、有儲蓄未來財的概念、區分出欲望的類別後,就要開始計算成
本效益,做出抉擇,然後「反覆練習」,這是要成為有錢人,最後一個步驟。

比如說。你現在計畫買一輛七十萬元的車。但你是否算過,十年下來,停車費、油
錢等支出約一百三十五萬元。如果你不買車,把錢拿去投資報酬率約一二%的基
金,然後以七千元獲利搭計程車。十年後,你仍握有七十萬元的正資產,還省下停
車、養車的心力支出。

算下來,你為車子付出的機會成本超過兩百萬元。但人是習慣的動物,多數人嫌計
算很煩,而敗在「習慣」這一關。然而要牢記:管理金錢的習慣,遠比你擁有的錢
財數目更重要。


打破心理帳戶迷思,千萬身價不是夢

二○○二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是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卡尼曼( Daniel
Kahneman),他揭開了人的心理如何影響經濟行為的秘密。比如說,人為什麼會覺
得分期付款比較划算?明明這還會增加利息的成本,原來人很容易有心理帳戶的迷
思,商人等於在人的心理開了很多個心理帳戶,讓每個人因為每個帳戶要支出的錢
不多,而沒有防備,做出消費。

建立起上述觀念後,接下來要做的只是花錢前的自我對話。

要當窮人,還是有錢人,繫於一念之間。當你讀完這篇文章,開始決定每天少坐一
趟計程車,並且為了三十年後可能創造的一千萬元感到欣喜時,屬於你的奇蹟,也
正在發生。


100元是大錢?還是小錢?具備「有錢基因」的人,把每一塊錢都看成「種籽」,
希望將它播種後,產生超過一塊錢的「價值」;名人又是怎麼看待 100元呢?

【整理/單小懿】

全聯實業董事長林敏雄

》100元可以讓我兒子煩惱一整天。
他們算帳如果少算了100元 …… (林的兒子哥倫比亞大學雙碩士畢業,從全聯福利
中心基層做起,剛升上店長) 。

橙果設計董事長蔣友柏

》100元能做什麼?我想不出來。
現在什麼都在漲,鍋貼漲、麥當勞也漲,哪個不漲?買星巴克咖啡可能不夠,不
過,你如果喝得出來星巴克咖啡跟路邊35元咖啡的差別,你就是神……。

義美食品副董事長高志尚

》100元可以吃一餐!
100元很大,麥當勞就是靠100元變成全球連鎖。有一次我搭計程車到郊外只要 100
元,可是我掏遍全身只有1,000元,荒郊野地也沒地方換,你看 100元多重要!我
覺得這個100元的題目,用在各種情境上,甚至可以拍個連續劇,講有人因為100元
發生了什麼事情。

表演工作坊藝術總監賴聲川

》100元可以讓一個住在喜馬拉雅山的小孩念一個月的書!
10個100元,能念上1年。 我在台北可以好幾個禮拜口袋裡只有 100元,反正都是
在排戲,然後中午也有人發便當。

前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

》100元可以救急。
100元很重要啊,萬一有一天我沒帶錢包,身上如果有100元,就可以打電話、可以
坐車回家,可以找人來救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bm101 的頭像
    pbm101

    名片王打造黃金人脈存摺-PBM101個人數位品牌人脈管理-人脈達人翁承旭

    pbm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